义诊暖寒冬 把脉新生路
近日,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基层治理中心前排起了长队,据悉是华新街街道司法所及其建立的水滴工作站,联合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参加义诊。45岁的李某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,第一次以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走进义诊现场。他曾因胃痛反复发作无法正常工作,听说司法所联合医院开展免费幽门螺旋杆菌筛查,特意早早赶来。他说“以前总怕体检,今天想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。”
【中医诊室里的“新生”】
在中医问诊台前,南非中医学院徐院长三指搭上李某的脉搏,眉头微蹙:“肝郁气滞,胃脘隐痛有四五年了吧?”李某愣住——这与他五年前因家庭变故开始胃痛的经历不谋而合。徐院长耐心地为他把脉,一一询问病症,最后叮嘱道:“治病先治心,胃是情绪晴雨表,一定要多加注意。”伴随着徐院长的耐心诊治,李某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。
【一张试纸背后的改变】
隔壁检测室内,刑满释放人员王某盯着手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试纸,呼吸急促。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廖医生轻拍他肩膀:“别紧张,阳性率虽高,但可防可治。”原来王某在监狱服刑期间常胃胀反酸,却因担心歧视从未就医。当试纸显现“阴性”结果时,这个身高一米八的汉子眼眶发红:“原来我没被‘病菌’打败……”
【健康手册里的温度】
“您属湿热体质,荷叶山楂茶比补药管用。”华新街街道司法社工小熊将健康手册翻到折角页,向社区矫正人员刘阿姨演示穴位按摩。手册内页印着四季药膳图谱和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——这是社工针对特殊群体设计的“健康回归计划”。
【“治未病”照见社会治理新光】
活动现场,华新街街道司法社工小熊注意到,曾因盗窃入狱的小赵正专注记录养生知识。“他上次参加公益活动的笔记我还记忆犹新。”工作人员感慨。他通过参加活动,认识了新的朋友,学习到了新知识,获得了新的成长。
华新街街道司法社工小熊表示,此次活动突破传统帮扶形式,整合医疗机构、社会组织资源,既弘扬中医药文化,又通过精准健康服务降低特殊群体疾病风险,助力其身心康复、回归社会。未来将深化“健康矫治”实践,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更多人文关怀,将有更多“李某”“王某”重启人生。
文字/李婧煜
编辑/曾敬